/images/imagesbanner_top.jpg
 首页 | 中心动态 | 招生与培养 | 法律法规 | 学术园地 | 法律援助 | 案例研讨 | 学生活动 | 奖助学金 |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园地>>正文
薄熙来案公开审理的法治意义
2013-09-04 00:00 法硕中心 

历时四天半的薄熙来案庭审已经落下帷幕,只待法庭择日进行宣判。该案是我国继林彪、“四人帮”案的世纪审判之后,首次对前中央政治局委员级别的高官进行公开审理,因而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引得千万人围观。此前,尽管法院也曾对陈希同案、陈良宇案、谷开来案、王立军案等进行开庭审判,但其开放性程度显然不及薄熙来案。尤其是与薄熙来案相关联的谷开来案、王立军案,被告人在法庭上的表现更是让观察者认为法庭审判形式大于内容。在上述两案中,被告人谷开来、王立军均当庭表示认罪、悔罪,并且放弃上诉;谷开来在法庭最后陈述时说,“这个案子的发生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损失,我应当承担责任,我将永远难以心安”;而王立军则表示,面对培养关心他的组织、社会各界和亲人,他要真诚地说“对不起,真的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被告人在法庭上采取如此合作的态度,固然是庭审工作有效果的一种表现,但仍有一些人根据表面现象推断上述两案在法院开庭审判之前,可能已经与被告人达成某种协议。看来,如果不注重庭审程序的深度把握,法庭审判的社会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只限于形式意义。

与谷开来案、王立军案相比,薄熙来案更加复杂,政治与法律的缠绕更加明显,人们对它的猜测、怀疑自然也会更多。但是,济南中院历时四天半的庭审以及通过官方微博将庭审笔录公之于世,让种种猜测和怀疑在公开、透明的阳光下顿时化为乌有。人们看到,在一个公开的法庭上,公诉人使用追诉机关收集的大量证据指控犯罪,被告人充分进行辩解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关键证人出庭接受控辩双方以及审判长的轮番询问,控辩双方针锋相对,激烈对抗,精彩之处,可圈可点。薄熙来案的审理在公开性与对抗性方面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充分体现了刑事审判的公正性。而谷开来作为被告人的配偶,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行使了拒绝出庭作证的权利。所有这一切,使得一个疑虑四伏的案件真真切切地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而公众参与监督司法的期望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公开、透明的法庭审判,不仅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提高司法的公信力。

在薄熙来案中,涉案人员身份具有特殊性。对该案进行公开审理,起到了对政治人物祛魅的作用,过去因媒体宣传、舆论渲染而附着于政治人物身上的光环逐渐褪去。人们看到,即便是作为一个曾经位居相当层级的领导人,当其涉嫌犯罪时,在庄严的法庭上,他也是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接受国家的司法审判,同时享受着法律所赋予他的同时也是赋予每一个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公开审理将政治人物去脸谱化,将其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当薄熙来将自己的外遇、将谷开来与王立军的私情公之于众时,其内心的挣扎以及对于脱罪的渴望已经暴露无遗。人性的回归凸显法庭审理的真实性,也让刑事审判回归常情与常理,有助于全社会人文精神的培育。薄熙来案的政治色彩不言而喻,该案的公开审理表明,政治问题应当尽可能法律化才可能获得公正而妥当的解决,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也正体现于此。该案的公开审理为有重大社会影响、受世人瞩目的敏感案件的处理作出了表率。

对薄熙来案的公开审理,实际上也是对全体公民和领导干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极佳范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浅显而又重要的法治原则,通过该案的公开审理得到了昭示。无论何人,无论其多么位高权重,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就应当一视同仁地接受司法审判。薄熙来在法庭上说:“我希望公诉人不要把我在法庭上讲我的意见当作是恶劣的行为,当作是翻供。我国法律为了防止冤假错案,设置了公检法相互制约的制度,特别是检法的互相制约的机制,还包括辩护人,就是为了防止冤假错案。如果只听检察机关的一面之辞,会导致冤假错案大量发生。”想想他此前在位时的所作所为,他此时所发出的要求程序公正的呼声,较之一般人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和说服力。刑事审判重在以理服人,以法服人,以证据服人,以程序服人。薄熙来案的审理注重程序细节,彰显了程序正义的理念,有助于程序正义观念的传播与普及。

薄熙来案的公开审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它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司法文明进步的显著成果——刑事诉讼法从无到有、刑事诉讼程序从粗疏到逐渐精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日益加强,控、辩、裁三足鼎立的现代刑事诉讼格局已经形成。在薄熙来案的庭审过程中,被告人未穿囚衣,未戴手铐,还可坐下接受审判,并且充分行使法律所赋予他的自我辩护权以及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不仅体现了刑事司法文明,而且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的精神。

薄熙来案的公开审理所具有的法治意义是多方面的,它给予我国未来的法治建设最大的启示是: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在我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过去基于维稳的考虑,对于涉及领导人违法犯罪的案件讳莫如深,常常以案件涉及国家秘密为由严格限制旁听人员的范围和人数,媒体报道也尽可能做低调处理,导致社会公众觉得审判过程不清不楚,审判结果不明不白,司法审判的意义大打折扣。而在薄熙来案的审理中,全体公民均成了旁听者,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居中进行审理,公诉人与辩护人各司其职,法律的地位得以凸显,法律的尊严得以维护,也让社会公众看到了依法治国的实践样态。司法独立、司法公开有其自身的魅力和独特的作用,公开、透明、独立、公正的刑事审判,塑造着司法的权威,是构筑法治大厦的基石,有利于从根本上维稳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版权所有:365娱乐登录法律硕士教育中心